网站首页 >> 新闻 > 公益新闻 > >> 正文

72岁治沙“土专家”娄志平:黄沙百战穿身过,不固流沙终不还

来源:新华社    2017-12-11 08:44:19     作者:    

72岁的娄志平一生都在和绿色打交道。60岁前绿色是工作,从事园林绿化工作的他,希望染绿城市的每一个角落;60岁后绿色是梦想,他来到大漠治沙,发明新型沙障、提出治沙新理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变黄沙为绿海。

将绿化工作从城市搬到沙漠

在山青水秀的浙江生活了58年的娄志平,第一次见到沙漠就被吓呆了。2003年,他怀着看大草原的愿望来到内蒙古,却在磴口县见识了肆虐的风沙。

“风沙一起,就像一堵沙墙,转眼房子就被埋没,十多米高的梨树都能被压倒。”十多年后再回忆起在磴口初见沙尘暴的情景,娄志平连连用“可怕”来形容。从那时起,干了一辈子园林工作的娄志平萌生了将绿化工作从城市搬到沙漠的念头。

2005年,正式退休的娄志平来到磴口,开始向黄沙“宣战”。他每天带着1公斤酸奶和2个馒头进入沙漠,太阳落山后才出来。在沙海泡了几个月,他渐渐摸清了沙漠的脾气。“沙漠中的沙子好像长着腿,风一来跑得飞快,种下的树苗转眼就不见了,所以治沙的第一步是用沙障固沙。”

寻找合适的沙障成为娄志平治沙过程中的第一块“硬骨头”。他观察过常用的草方格、水泥方格沙障,固沙效果好但是成本高,也尝试着自己设置直立型沙障,抗风效果却不理想。通过不断调整沙障的角度和材质,娄志平发现将两片网笼片相互依靠摆成八字形,既可以拦截流沙,又不容易被风掀翻,“八字形网笼沙障”就此诞生,内蒙古科技厅对他发明的沙障给出“在工程固沙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评价。

结合在治沙一线的长期观察,娄志平又提出“沙障与沙漠地貌顶部相结合”的治沙方法,在流动沙丘顶端设置沙障,把流动沙丘从向前流动变为向上堆高,逐渐形成一道“阻沙长城”。在磴口的乌兰布和沙漠和宁夏沙坡头,娄志平的固沙理论转化为实践,相继取得成功。

将固沙术从一片沙漠推向整个荒漠区

新固沙方法的成功给了娄志平很大自信,2010年,他开始在甘肃民勤和青海推广固沙新方法。

在民勤,沙障埋进沙丘没多久就被大风掀翻。这一从未出现过的状况令娄志平十分困惑。很快,青海治沙站也传来坏消息:“八字形沙障根本固不住沙,大风一吹就跑了。”

在内蒙古和宁夏都管用的治沙方法,到了甘肃和青海就失灵了,是方法错了吗?娄志平趴在沙丘上一厘米一厘米地检查沙障,发现错的不是方法,而是沙障不够因地制宜。“每个沙漠的情况都不一样,民勤和青海的沙漠风大但是沙少,大风很容易将沙障底端的沙子吹跑,埋深变浅的沙障很快就被吹翻了。”

娄志平开始试验在不同风沙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沙障。但是沙漠环境瞬息万变,适于试验的风力环境可遇不可求。2010年夏天,在沙漠边缘等了十几天后,他想到了在中科院兰州分院为八字形网笼沙障做的风洞检测。“能不能在家中用风洞实验室模拟沙漠环境呢?”

娄志平从民勤挖了200公斤沙子运回嵊州老家,在房间里架起大鼓风机,用沙子铺成5米长的沙带,模拟出沙漠环境,对改进的沙障进行抗风能力检测。

风洞检测一做就是3年,2013年8月,娄志平终于心满意足地关上了日日轰鸣的鼓风机,他设计出了在不同风力环境中都能保持稳定的“悬袋网沙障”。3个月后,新沙障在临策铁路沿线的流沙区第一次投入使用,固沙效果良好。随后又在民勤和青海的治沙站投入使用,风再大沙障也没有被吹倒。

将固沙“土办法”带上国际大舞台

埋头钻研的娄志平,终于找到了有效的固沙方法,但却发现治沙同行对新方法并不了解。在沙漠中工作了十年的娄志平给自己置办了套新西装,开始积极参加各类防治荒漠化的会议,介绍推广自己的新方法。

2016年,娄志平受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的邀请参加“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全球纪念活动”。第一次参加国际大会的娄志平抓住一切时间和同行交流,“恨不得多长几张嘴,能同时和好几个人交流。”

今年8月,得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即将召开,娄志平赶紧报名参加,将自己的固沙方法写成材料,还请人翻译成英文。“去年参会是我一张嘴介绍,今年我带了400份中英文材料,让它们帮我一起介绍。”

此次缔约方大会两周的会期内安排有几十场会议,娄志平将这些活动分为“需要参加的”“可以去发中文资料的”和“可以去发英文资料的”三种,每日按着计划表穿梭在会场内。他经常在一个会议开始前,将介绍自己固沙方法的资料摆在参会代表的桌上,再奔往下一个会场,戴上同声传译器,学习国外的治沙经验。

一位上海同行看到娄志平的资料后想找他详聊,却不知他长什么样,内蒙古林科院的专家们告诉他,“就去会场外找那个没头发的瘦老头,别看长得土,却是个土专家。”来到会场外,只见娄志平坐在台阶上,端着一碟点心正向同行介绍经验。为了有更多时间交流,他经常吃几块点心就是一顿饭。

不参会的时候,娄志平喜欢到“中国荒漠化防治成就展”看看,这里集中了众多沙产业企业。“固住了沙,下一步开始种植沙生植物,来学习学习沙区能发展哪些沙产业。”

古稀之年的娄志平,完成了固沙方法的研究,又站在了沙漠生态恢复的新起点上,要为黄沙变绿海的梦想继续奋斗。

热门资讯

+更多

云阳新闻

+更多
政协委员调研粮油加工仓储物流项目 提出意见和建议
12月26日,县政协经济组委员到5万吨粮油加工仓储物流项目实地调研,了解项目进展,并提出建议。政协委员仔细询问项目施工进度,到已经建成 [详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保护隐私  服务条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用户体验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8-2016 CQYY.NET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重庆幸福科技有限公司 幸福云阳网 版权所有

幸福云阳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55165649 举报邮箱:admin@cqyy.net

网站备案:渝ICP备08101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