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 正文

《乡愁》作者余光中今日病逝 重庆文艺界齐追思

来源:华龙网    2017-12-14 21:33:22     作者:    

TIM图片20171214153731.jpg

1966年的一个寒夜,诗人余光中写下《当我死时》,“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而今,余光中还是走向了人生尽头。今(14)日,诗人余光中在中国台湾高雄医院过世,享年90岁。余光中曾在重庆度过了7年的少年时光,与重庆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对于他的辞世,重庆文艺界均感到惋惜。

七年少年时光 满是深深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乡愁》一度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但未必每个人都清楚的是,在作者余光中本人心里,寄挂乡愁的故乡其实就在重庆渝北的悦来古镇。

TIM图片20171214153725.jpg

2005年10月回来时,余老在悦来场即兴赋诗。

抗战期间,著名诗人余光中在悦来古镇度过了七年的学生时代——抗日战争时期,余光中从十岁开始,在当时的战时首都重庆度过了近八年的学习生活,十七岁才回到南京继续求学。(即1938年-1945年)。2005年10月23日,在阔别“故乡”60年之后,余光中还曾回到重庆,回到了“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首《乡愁》里写的魂牵梦萦60载的故乡——渝北悦来场(现悦来镇),重游“这头”的青年会中学、“那头”的故居朱家祠堂。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 亲密的家人

“余光中老先生的辞世是中国文坛的损失。他的诗歌反映了国人在时代背景下的生活,是海峡两岸人们文化交流的桥梁。他的诗歌睿智、厚重,充满哲理性,诵读他的诗歌感觉非常亲切,像家人一样。”重庆文学院院长邓毅惊闻余光中辞世的消息,不免有些感伤。他认为余光中的诗歌诉说着海峡两岸人民的乡音乡愁,融入骨髓的感情令人感动,让人振奋。

TIM图片20171214153728.jpg

余光中手书《乡愁》

“我在大学期间就读过余光中的作品,最先接触的是《白玉苦瓜》,我认为这首诗代表了他的诗歌最高的成就。当然,《乡愁》是其开先河的代表性作品,成为后来中国官方和民间经常用来创作的一个主题词。”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诗人李元胜认为余光中的诗歌主要是一种感情的引导,表达了身处台湾的一代文化人对祖国的深深情感。“他的诗歌‘以心换心,以情换情’,感动着海峡两岸的读者。”

听到余光中辞世的消息,重庆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矿感到很震惊。“余光中是海峡两岸诗人的标志,连接着海峡两岸人民的情感,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开启起到了很大作用。他的诗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他的辞世是诗歌界、文学界乃至文化界的一大损失,我感到非常悲伤和心痛,我们失去了一位亲切的长辈和可敬的大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更多

云阳新闻

+更多
政协委员调研粮油加工仓储物流项目 提出意见和建议
12月26日,县政协经济组委员到5万吨粮油加工仓储物流项目实地调研,了解项目进展,并提出建议。政协委员仔细询问项目施工进度,到已经建成 [详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保护隐私  服务条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用户体验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8-2016 CQYY.NET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重庆幸福科技有限公司 幸福云阳网 版权所有

幸福云阳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55165649 举报邮箱:admin@cqyy.net

网站备案:渝ICP备08101113号